咨询热线

400-123-4553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联系我们

400-123-455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BOB综合·体育工业园88号
手机:13800005533
传真:+86-123-4553
邮箱:admin@youweb.com
园林知识>>当前位置: BOB综合·体育 > 园林知识

BOB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未来8年航向更加坚定

时间:2023-04-09    点击数:

  BOB中国园林网12月12日消息: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2年11月27日,地处西南一隅的山城贵阳,默默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舟”增添了一台“发动机”挂牌成立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打开《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这幅动人的画卷:回顾过去5年,这艘生态文明建设的“方舟”已经扬帆起航;展望未来8年,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航向更加坚定打造美丽贵阳。

  从空中俯瞰贵阳,两条绵延数十公里的绿色长廊环绕在四周,宛如两条“玉带”在群山间铺绿撒翠;一泓碧水穿城而过,流淌着勃勃生机。

  2012年11月27日,坐落于贵阳市南明区青云路304号南明河畔的环保局,从没如此热闹过。办公室楼临街墙面进行了粉刷,一楼大厅前的楼梯铺上了浅蓝色地毯,就连小楼附近两根10多米高的路灯杆也被“打扮”一番。

  由于生态文明委是在原环境保护局、林业绿化局(园林管理局)、“两湖一库”管理局的基础上整合组建,部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由原林业绿化局的办公地点(黔灵山公园大门附近)“搬家”到贵阳市环保局,成为生态文明委成立后的“头等大事”。

  浩浩荡荡的搬家队伍中,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营林处(贵阳市绿化办)处长谢畅也是其中一员:“以前是和山(黔灵山)一起工作,现在是和水(南明河)一起工作。”生态文明委整合组建后,营林处是原林业局得以完整保留的两个处室之一,另外一个处室是林政资源处。

  今年72岁的刘能洪每个月都会到解放桥上站一会,解放桥后面有一个2米宽的隧洞。就是这个隧洞,让他与南明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做施工设计的刘能洪从攀枝花调回贵阳,在人防工程公司任副经理。因为是第一个调回来的工程师,所以他更喜欢大家称他“刘工”,直到现在,仍有人这么称呼他。

  上世纪80年代初,为治理南明河成立了南明河治理指挥部,1983年,刘能洪接到一个任务,在解放桥后面打一个隧洞,作为南明河的截污沟。“打隧洞的技术难度不低于架桥梁,没有一定能力不敢打。”刘能洪设计加施工花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完成隧洞的打造。

  1986年,南明河治理指挥部改为河道治理指挥部,属于刚成立的河道管理处。刘能洪被调到河道指挥部任副指挥长,开始了15年的南明河治理工作。

  刘能洪任副指挥长后主要建造截污沟,提到今年启动的,南明河中期治理会把所有截污沟改成雨污分流,他感触颇深。当年,刘能洪与设计院商量时就认为应该雨污分流,但苦于缺乏资金、实施难度大,只能实行合流制,流入截污沟的三分是雨水一分是污水。

  除了水治理,南明河沿岸的绿化也归指挥部负责。他们请红枫湖绿化队在青云路上建了绿化样板段,宽约10米,长约400米。样板段里有雕塑、亭子、水池,去玩的人很多。

  1998年是河道处最兴奋也是最辛苦的一年,领导要求他们拟定一个关于贵阳市河道治理的项目建议书,包括治理的过去、现状和成果。拟好的项目书申报到国家部门,通过后可以拨款治理。项目书要在半个月内完成,细心的同时又必须赶时间,因为这关系到是否有钱投入到水治理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能洪与同事拟定的项目书得到国家批准,拨款4.3亿。这笔钱主要用来治理小车河、市西河和贯城河的截污沟打造、绿化和拆迁。这一期的治理一直持续到2001年,刘能洪为此推迟一年退休。

  “现在资金、有机械、有技术,治理成效越来越明显,看到南明河河滨公园那一段钓鱼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很欣慰。”刘能洪笑着说。

  68岁的潘老伯不会想到,短短6个月,他就可以带着老伴畅游小车河湿地公园。

  “空气好,心情也特别舒畅,还能感受到贵州少数民族风情。”两个多月来,潘老伯每天凌晨6点30分就起床,陪老伴到小车河湿地公园晨练。

  未建小车河湿地公园前,潘老伯和老伴每天要换乘两次公交车,才能到筑城广场晨练。全程约6.4公里,需50分钟左右。如今,家离小车河湿地公园,步行不到20分钟。

  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地处南明河上游,面积6平方公里。过去,这一片是南郊公园、苗圃所,由于种种原因,乱搭乱建突出,水污染严重,道路狭窄破损,景点设施陈旧。

  为统筹“二环四路城市带”开发建设,给市民再添一个休闲健身好去处,今年3月,贵阳市启动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

  历经半年的改造、提升、扩容,建成了集溪谷湿地景观、喀斯特岩溶地貌和观赏、娱乐、休闲、康体等功能于一体的免费开放的大型生态公园。公园分为主体景观、湿地保护、儿童游乐、康体休闲、综合服务等五大功能区和都市溪谷、落樱飞雪、碧溪云霞、茗泉问茶、杜鹃花谷、水磨时光、芰荷深处、木兰林语、蝶泉亭、廊桥烟溪、侗岭春深等景区景点。

  昨天下午2点半,记者来到花果园湿地公园,人工湖里,两只丹顶鹤在湖中的小山上,时而走动,时而驻足,时而扑扇着翅膀跃跃欲飞。

  除了丹顶鹤,湖里还有6只大雁、8只黑天鹅、8只白天鹅和8只野鸭,它们生活在这里,其乐融融。

  在花溪十里河滩鹭羽凌波段,大胆的白鹭在人来人往的人流中,肆无忌惮地寻找食物。

  住在附近的居民王欢说,此前,这里是一个鱼塘,鱼虾吸引了成群结队的白鹭在此“安家”,它们早已习惯和人类一起生活。尽管有人在站在旁边,白鹭也照常嬉戏、觅食、翩翩起舞,千姿百态令旅客不舍移眸。

  黄昏,南明河甲秀楼河段,BOB一台挖掘机正轰鸣作业,20多名工人在河面上清淤。十几只白鹭伸长脖子,静静地站立在的河床上觅食。

  在重庆开房屋租赁公司的罗泽成,今年夏天陪老婆来贵阳旅游。到此一游后,他就把公司“迁徙”到了贵阳。

  “全国各地到处高温,热得让人受不了,晚上吹空调,身上还是冒汗。难得贵阳这样一个清凉地,晚上睡觉还得盖被子。”说起贵阳的夏天,罗泽成赞不绝口。

  “避暑之都”这张名片让贵阳人充满自豪。这里夏季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6%到79%之间,风速多在3米每秒以下,不湿不燥,十分凉爽。

  贵阳一环林带以林场、公园、风景点融为一体,树种多样、乔灌结合、形成了林中有景、景中有林的独特的自然城市森林景观,这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独一无二。

  现在,两条环城林带总面积为145.6万亩,成千上万株绿色植物形成了全国省会城市中独有的森林景观,让贵阳成为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护最为完好的中心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78%。

  从2010年开始,贵阳先后建成观山湖公园、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

  三个湿地公园总面积达16平方公里,使城市生态系统更加完善,“绿肺”功能更为强大,市民生活更有品质,身心更加舒爽。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贵阳人从中尝到了甜头。今年上半年,贵阳生产总值685.78亿元,增长15.8%,分别比全省、全国增速高1.8和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BOB

  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城市还有更大的生态梦想,就是让所有人都生活在公园里。

  新成立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在明年的开局之年,将提升南明河流域的绿化和保护力度,建设南明河生态走廊;改造提升黔灵山公园;建设小关湖湿地公园;建立保护长坡岭森林公园、顺海公园等环城森林公园绿带体系,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今后,将会提升贵阳市新城区的生态水平,提升森林、绿化质量,计划到2020年,全市的森林绿化率达到50%。

  大一时选择进入学校公益社团,王思达没有想到会与两湖一库基金会发生交集。但是,在为数不多的打交道后,王思达承认,自己确实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了。

  小到洗脸刷牙时会想到及时关水,大到组织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王思达的改变,也同样影响了和他在一起的同学舍友。

  现在,王思达除了是贵州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外,还是两湖一库基金会几百名志愿者其中的一员。5年来,基金会的工作者和几百名志愿者,就是从这些微小的生活习惯开始,影响着身边的贵阳人。而这一个个被影响或改变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如同抽丝般缓慢地改变和影响着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贵阳城市建设。

  同时,这其中不可缺少的,有大规模的环保公益活动,还有一个个落实到实处和摸索中的样板工程支撑。

  踏入大学的第一年,和其他懵懵懂懂的新生一样,王思达面临了许许多多校园社团、协会的吸引。凭借对“公益”两字的喜欢和愿望,最终他选择进入学校公益社团,希望可以在支教方面做一些实践。

  参加了几次小型公益活动后,在两湖一库基金会的帮助下,学校几个公益社团的骨干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宣传和保护阿哈水库环境的环保小组。环保小组的意义就是依托校区旁边的阿哈水库,进行一些环保方面的宣传和公益活动。

  “当时加入社团,是想做一些公益支教。”王思达说,作为骨干力量进入环保小组后,他开始与两湖一库基金会有了活动上的交集。然而,就是为数不多的几次交集,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王思达。王思达的这种改变,也间接影响了他的舍友和一些同学。

  “主要是一些小的生活习惯和潜意识的改变。”王思达说,以前他的环保意识并不强,对于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也没有多少理解。现在,他每次洗脸刷牙,就会不由自主想到及时关水。“现在舍友也都这样了。”

  在不大的宿舍里,他们对日常生活垃圾也进行了简单分类。除细微的习惯外,在一些公益活动的影响下,身边的同学也开始多多少少改变。

  “我们做过一次废品兑换活动后,其他同学开始有意识地保存废品。”王思达说,虽然活动不大,但以废品兑换的方式实现公益,却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参与。

  除了王思达这类青年志愿者外,在两湖一库基金会出现次数最多,参与活动最频繁的,是雷月琴、谭桂兰这类的年老志愿者。他们退休后,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热爱的环保做一些事情。

  “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尤其是生活在两湖一库周围区域的居民住户。”两湖一库基金会王龑说,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环境治理的工作中来,“但还是不够”。

  为此,基金会多次进行环境教育活动,与草根民间组织合作,资助环保公益诉讼,支持大学生环保社团发展,在法律手段、行政管理之外,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保的进程,使两湖一库区域的环境共治模式初现雏形。

  5年来,两湖一库基金会募集单位、个人捐款,针对贵阳市两湖一库的保护和治理,开展不少宣传教育活动。教育之外,基金会还通过有影响的公益宣传活动,为高校环保社团、民间NGO环保公益活动提供小额资助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水资源环境保护。

  王龑说,日前,基金会已启动“首届贵阳地区高校社团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计划”,希望以此提高贵阳高校社团在社团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推进两湖一库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坚力量的成长壮大,并进行贵阳本土环保人才的培养、储备。

  位于红枫湖滴澄关的污水治理项目,可以算是两湖一库水质治理中水体生态修复的“样板工程”。在此之前,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活污水基本处于直排、散排状态。由于周边有不少农家乐,这些茶饭生活污水以及一些生活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流入红枫湖,长期的积累、发酵就会形成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当地小区域的水质特别差。

  2009年3月,采用国内先进的复合垂直流污水处理技术,滴澄关污水治理项目把红枫湖景区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废水经项目处理后,包括PH、粪大肠菌群数、总氮等在内的污染因子浓度,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现在,防治湖库周边村寨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对两湖一库饮用水源的污染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基金会开始启动生态村寨项目建设,通过农户自愿互助参与施工、基金会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的方式,进行农户的改厨、改圈、改厕工作,并对生活污水进行人工湿地处理。

  令王龑忧虑的是,基金会作为外来力量可以对环境改善项目进行推动,但最终效果的呈现,还得依靠当地村民的自我管理与监督,而这种环保方式和环保意识的改变,对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的当地村民来说,还需要时间。

  2012年9月21日,麻堤河污水处理厂和青山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明河城区段污染治理迈出重大步伐。

  11月4日,总投资42.8亿元、涵盖6大块12个子项目的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中期工程正式启动,这是贵阳市努力实现南明河“长治久清”、营造更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据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采取的是上游支流沉沙拦渣,分段设置多个污水处理厂、分区达标排放,完善收集系统、改造排污管沟、实施河道清淤,最终实现雨污全分流、管网全封闭,以及河道两岸公共配套设施改造、两岸绿化亮化美化提升等系统性综合治理。”

  11月8日,中心城区段的翻板坝改造工程正式启动,计划要对三江口至乌当段的5座翻板坝进行改造。9日,城区段河道沿线清淤工程也已启动,清淤长度近20公里。

  此次工程分为6大版块,主要涵盖收集处理系统完善,河道内源污染控制,河道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及自净能力提升,河道异味综合治理,污泥资源化中心建立,以及河道两侧景观打造与文化提升等方面,共12个子项目。

  河道内源污染控制版块中,通过新建麻提河、青山、小关、河滨4座污水处理厂,以控制沿线支流污染物汇入南明河。新建的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8万吨,升级改造花溪、小河、二桥、新庄污水处理厂,提高日污水处理能力达41万吨。该负责人介绍,“统一设计为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会恢复绿地生态,这么建设的目的是既不占公共用地,又能给老百姓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

  河道异味综合治理、自净能力提升等版块中,贵阳还将通过实施截污沟升级改造、排水大沟出口改造、河道加深、贯城河补水、调水补水,以及截污沟节口处除臭等子工程,重新打造一条清净、生态、开放、文化、繁荣的南明河。

  2012年6月29日,贵州省林业厅高级工程师殷建强在《贵阳市环城绿化建设规划》评审意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殷建强为组长的7人专家组,对这项规划一致同意通过。贵阳市生态文明委营林处处长谢畅也参加了当天的评审会,“贵阳三环十六射的城市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后,提升主要通道沿线绿化档次和水平显得十分迫切。”

  《贵阳市环城绿化建设规划》以对绿化影响较大的二环四路、环城高速、贵遵高速、贵毕路、贵黄高速、金清高速、贵开路以及花溪大道作为规划对象,实施环城绿化5.55万亩。其中种植行道树386.4公里、林相改造17719亩、景观林建设14833亩、退耕还林2017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859亩。规划区森林覆盖率从24.34%提高到33.14%,增加7.8个百分点。通过环城绿化的实施,形成“翠拢二环、花伴筑城”、“绿漫三环、环抱林城”、“枫染贵遵、红色记忆”、“竹映贵毕、绿绘阳明”、“多彩贵黄、西部风情”、“果满贵开、金色田园”、“桃李花溪、文化传承”等7大绿化主题的通道特色景观。

  “《规划》年限为9年,前4年为建设期,BOB后5年为成效管护、巩固期。”谢畅说,2012年10月至明年3月,重点完成机场到

  迎宾馆47公里景观改造13864亩。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重点完成二环四路、环城高速景观改造3986亩。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重点完成贵遵、贵毕和贵开路景观改造。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完成前三年的剩余任务。

  贵阳市环城绿化建设项目实施后,不仅能取得生态效益(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7.8%),还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贵阳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后,贵阳市的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得到增强。旅游大通道形成花香叶绿的景观,能增加市民出游的兴趣和外地游客的满意度。

  因大气严重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硫污染及酸雨最为严重的贵阳市,1995年曾“跻身”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列。

  “那时有外省亲戚来贵阳,一下火车就闻到刺鼻的煤烟味。”贵阳市生态文明委副调研员刘光建大学毕业后到贵阳市环境监测站任技术员,治理大气的工作已经干了38个年头。

  刘光建说,空气污染严重主要有两个原因:工业污染和民用污染。上世纪90年代,贵阳近郊乃至城区仍存在大量工业企业,贵阳特殊钢公司、贵阳发电厂、贵州水泥厂、贵阳水泥厂、贵州铝厂等重点工业污染源星罗棋布。民用污染源则来自贵阳市民长期使用含硫量较高的燃煤做饭。

  世界10大污染城市的“帽子”,给谁戴上心里都不好受。治理贵阳大气污染开始了实实在在的行动。1996年开始,通过电热、煤气、液化气三管齐下的“引诱”,大部分贵阳市民及几乎全部餐饮行业改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烧煤习惯。1999年,贵阳市开展取缔燃煤锅炉行动。

  短短几年时间,贵阳水泥厂、贵阳黄磷厂、贵阳化工厂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相继迁出市区。因种种原因不能搬迁的贵州铝厂、贵阳特殊钢公司等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技改与环保有机结合。贵阳市东南片区极其恶劣的大气污染状况得以改观。

  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的问题,2010年8月1日起,贵阳市对检测合格的机动车发放环保“绿标”。当年10月1日起,一环以内道路只允许“绿标车”行驶。

  经过16年治理,贵阳市环境空气污染状况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201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为95%,2012年11月之前则为96%。2012年12月1日,贵阳市正式对公众发布空气质量PM2.5监测数据。未来3年,将通过科技手段查出PM2.5颗粒物排放的“罪大”源头。新一轮的大气治理战役正在打响。

  经过一年多谋划,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于2009年8月22日举行。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2009年在花溪摆贡寨启动的“千村计划”,目前已在农村安装LED太阳能路灯280套;2010年,贵阳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分别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开展低碳经济、绿色产业发展以及绿色照明方面的合作;2011年,举办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展,签订的投资项目均为再生低碳、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等绿色、环保项目;2012年,会议举办了贵阳市十大工业园区展示暨项目推介会。

  感受自然天成的生态之美。台湾来宾焦仁和先生表示,在贵州原生态环境中举办生态文明会议,既展示了自然生态的温暖,又昭示保护生态的刻不容缓,极具意义。

  寻找合作双赢的点滴商机。台达集团董事长海英俊先生对贵州资源和气候情有独钟,他说:“初次造访贵阳,备感温馨”,表示将再来贵阳作深度商机考察和旅游观光;长沙台协会长郑聪俊先生专门实地考察了贵阳市内情况,决定下半年将来贵阳作其产品销售布局;昆明台协林德旺先生等与贵阳市台协会长蓝赞登先生达成投资建设旅游休闲观光园及高端月子中心的合作意向。

  观山湖公园民族大联欢广场贵阳门南侧平地上的金桂园是2011、2012年两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种植生态林活动的承办地,培育生态林是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环保公益系列活动之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全国政协人资环委主任张维庆,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爱尔兰前总理伯蒂埃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及高级代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主席安瓦尔乔杜里,韩国前总统秘书室室长、前法务部长官丁海昌,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振高,中国银监会原主席,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知名导演冯小刚,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

  小小的金华园里,留下了国际、国内政要的身影和他们种下的桂花树。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把贵阳与世界联系起来!

  2009年10月16日,贵阳市人大会议通过《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2012年10月26日,该《条例》通过三周年之际,贵阳市政协以主席约谈会的方式,对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政协委员们认为,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5年来,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全体贵阳市民正为圆一个生态梦想努力。贵阳市政协主席陈石要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自觉将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具体工作中,积极倡导和培育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初冬的早晨,在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只白鹭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最终落在一片水芦丛中;黄金大道上,一群老人正在晨练,轻快的跑步声散落在黎明的薄雾里;街道上,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从站台出发,环保地运送着上班的人群

  花溪,这个有着 “高原明珠”美誉的小城,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生态文明城市不同寻常的魅力。

  2012年5月,花溪获得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 “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生态文明,已然成为花溪发展的亮点之一。

  “我在花溪生活了几十年,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很舒服。”花溪青岩镇82岁的刘明华老人说,住的地方环境好,心情自然就好,所以肯定会长寿。

  老人的话,正是花溪区近年来以净气、治水、增绿为主要手段,建设“绿色花溪、宜居花溪、生态花溪、文化花溪、幸福花溪、阳光花溪”六大生态创建工程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花溪区将花溪河的综合整治纳入生态建设的重点,投入2300万完成了花溪河道的清淤,投入6000万元建设完善了的截污管网,把直排花溪河细小的污沟全部截掉。同时,新修建了一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加强对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的监管。

  花溪是贵阳南北向上风上水的“通风走廊”,在确保区域内企业废气排放全部达标的同时,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把亮化、绿化、美化融为一体,改善城市生态和景观环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逐年递增,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居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去年9月6日,南北长约6.5公里,建设总用地609公顷的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正式向游客开放。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改善了花溪河水质及其沿线生态环境,使水质达标率达100%,保护了花溪区十里河滩及下游南明河的生态环境,对保护贵阳城市生态环境,保存山水城市的生态格局,完善城市布局结构,发展城市旅游产业和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贵州省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花溪区继“高原明珠”品牌之后,倾力打造的又一张代表贵阳生态文明城市新形象的城市名片。

  花溪区党武乡摆贡寨是贵阳市市级文明村寨的示范点,近年来该寨就地取材,利用本地青石板,建成了石板房顶坡屋面、白色墙面石墙裙、富有本地特色的“杆栏式”特色民居,在安装了10盏LED太阳能路灯后,又新建了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文化娱乐设施,村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这是花溪区从自身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花溪区正在创建以都市农业、生态工业和旅游业为龙头的绿色花溪工程,打造蔬菜、经果林、花卉、特色养殖、药业五大产业工业园区的绿色经济。

  这些工业园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引进和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都是以高新技术,以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产值高为主要技术指标。落户园区的项目都必须通过环保与生态的门槛,对落后产业坚决实行零准入,对高能耗产业坚决实行零容忍。

  2011年,花溪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4亿元,全区生产总值完成98.8亿,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18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8元,增长26.1%。

  “我5年前退休后和老伴到在北京工作的孩子那里住,今年夏天我们来花溪旅游,发现这边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居住条件都比广州、北京好,我们决定在花溪安享晚年。”老人说,他很享受现在的“花溪生活”。

  花溪的生态文明,不仅体现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产业上,更体现在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上,体现在多姿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中。花溪区通过着力打造“阳光花溪、平安花溪、幸福花溪和文化花溪”,按照人口数量、居民认同感、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打造15分钟服务圈,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幸福花溪,对花溪人而言,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有精神的追求。花溪不仅有清代著名诗人吴忠蕃、名噪京华的著名诗人周渔璜等著名历史文化人物,更有世居于此的苗族、布依族人民创造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为期两个多月的艺术节期间,花溪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开幕式、牵动全国无数高手的贵州首届全国键盘(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邀请赛等活动,展示了花溪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如今的花溪,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过程中,不仅取得了让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还创造了贵阳市新的精神标杆“花溪速度”。同时,花溪的青山绿水也得以保留。花溪区围绕“生态区、旅游区、文化区”的发展定位,以“绿色花溪、宜居花溪、生态花溪、文化花溪、幸福花溪、阳光花溪”六大创建工程为载体,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城建扩区、科教兴区、旅游活区”五大战略,将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花溪。

  翻开《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字里行间,展现了贵阳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面积广,人民生活环境很惬意;这里,低收入人群可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保障房,人均住房面积得以提高;这里,铁路、公路、河运、轻轨、航空等城市综合交通网有序地扩大发展着。

  这里,就是未来的生态文明城市贵阳。她,正坚定地朝着生态文明城市梦想大步靠近。

  2010年,贵阳市政府部门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2平方米的城镇低收入群体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2011年11月10日,市公租房中心针对住房困难家庭或个人的安居需求,提出无需贵阳户口,不用摇号,只要符合条件,就可直接申请廉租房居住的惠民政策。

  同时,贵阳市各区正逐步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的改造力度,促使低收入家庭、农民工等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此外,还将通过调节土地供应方式,调整住房供应体系和结构。

  根据规划内容,2015年,贵阳市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大至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20年,城市居民住房水平将逐步从满足生存需要转向舒适性需求,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

  其中,保障住房居住标准也将逐步提高,至2015年,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可达28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6平方米,城市住房成套率达到97%。至2020年,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35平方米。

  贵阳未来城市发展的交通目标,以建成环城高速公路和环城快速铁路为依托,铁路、机场、公路客货运枢纽为支点,城市道路网为基础,快速公交系统以及轨道交通为骨干、“走廊+枢纽”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区交通综合运输网。

  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含轻轨)出行比例不低于45%,小汽车出行比例控制在15%以下。

  配合建成贵阳至广州、成都、长沙、昆明客运专线和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形成贵阳链接周边省会城市和通往全国主要经济区快速铁路交通圈,将贵阳打造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新建贵阳北站、贵阳东站,扩建贵阳南编组站、改貌货运站,建设完善清镇、将军山、扎佐、都拉营、西站等货运站,优化完善贵阳市铁路枢纽布局,提高城市铁路客、货运输能力。至2020年,贵阳铁路年客运量3500万人次,货运量3000万吨。

  公路枢纽站由七个客运站、七个货运站组成。在金阳将军山新建客运西站、新天的北站、龙洞堡的东站和花溪的南站。现有的客车站为旅游客运和公交换乘站,结合贵阳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旅游客运站。至2020年,贵阳公路年客运量45000万人次,货运量12000万吨。市域形成“一环、两横、九射线”的快速公路体系。

  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适时开辟中远程国际航线,沟通市际和全国、国际的航空网络。至2020年,机场年客运量1550万人次,货运量22万吨。

  大力整治乌江航道,建设开阳港、息烽港,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达到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同时加快码头、道路等航运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2015年,全长56公里的轻轨1号线号线路一期建成投入使用。车辆采用国内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稳定的钢轮钢轨B型车系统,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小时,旅行速度30-40公里/小时。

  随着十里河滩湿地公园、观山湖公园、小车河湿地公园的对外开放,贵阳市的绿地覆盖率逐步扩大。

  未来10年,贵阳市将开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绿化工程,严格保护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等城市饮用水源安全,加强对南明河、市西河、黔灵湖、观山湖等河湖水系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绿化景观环境营造。

  为提高未来贵阳人民的生活环境,将形成以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山体绿化、河湖水系为基础,历史文化遗产为特色,生态景观廊道相贯通,按森林、湖泊、山头,居民住宅小区连片开发的原则,通过连接城市道路、建筑、景观、住宅小区等,将城市内及周边的绿地、湿地、公园、森林、湖泊等连到一起,打造贵阳独具风格的文化品牌。

  此外,还将在不破坏贵阳市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山体化公园建设进程,将山体与居民小区连为一体。同时,完成中心城区主要建设区域内的贵州水泥厂、贵阳钢厂、贵阳发电厂等重大污染企业的异地搬迁或关停工作,消除中心城区污染源。

  2004年11月,第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贵阳举行,国家林业局授予贵阳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06年1月10日,贵阳公交第一台改装后的LNG(液化天然气)试验车正式上线月,贵阳市正式启动创模活动,努力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07年11月20日,成立了贵阳市环保两庭,作为首个尝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省会城市。

  2007年11月21日,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同年11月30日,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挂牌成立。

  2007年12月29日,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为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给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2009年12月30日,贵州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工程贵阳市新庄污水处理厂正式建成。日处理污水规模达25万吨。

  2010年3月1日,全国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正式施行。

  2011年9月6日,中国西南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花溪湿地公园对外开放。

  2011年12月20日,中央文明委和全国爱卫会分别召开的命名表彰大会上,贵阳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

  南明河清淤:2003年,贵阳市制定《南明河保护管理办法》,2012年11月3日启动河水中期治理。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机关设在原贵阳市环保局,环保局主楼没有宽敞的会议室,开会的地点安排在裙楼贵阳环境监察中心6楼。裙楼没有电梯,得从主楼乘电梯上7楼,转过连廊后再走过一个用铁架子焊成的步梯下到6楼。

  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早上9点,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贵阳市市长助理、生态文明委党委书记、主任向虹翔主持,尽管前一天贵阳市委九届第三十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开到深夜,但由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紧迫,向虹翔不希望浪费一分一秒。

  “主席12月4日在花溪十里河滩考察时,十分关心生态文明建设。”向虹翔打开一个黑色的笔记本,他在上面记录了考察时说的话:“看了十里河滩,感到心旷神怡!”

  向虹翔原原本本地念给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班子领导和中层以上干部40多人听,“说: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的成立符合大部委制改革方向,符合科学发展观。”

  牢记主席的嘱托,向虹翔在心中勾画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框架:通过实施6大生态文明创建工程,打响“控违、治水、护林、净气、保土”5大生态文明战役,为广大贵阳市民创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落实到具体的项目,生态文明委最紧急的工作是“精心打造十里河滩旅游品牌”和新建小关湖、百花湖城市湿地公园。

  “打造十里河滩需要提升董家堰附近的旅游形象,这是我在花溪时要干但没有干成的项目。”向虹翔说,新的要求产生新的机遇,生态文明委要当好“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协调、统筹和监督检查作用,“抓规划、治环境、调结构、保投入、惠民生、建机制、强队伍”21字工作方针,着力实施“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和生态政治”6大生态文明体系创建工程:

  第二,生态城镇体系包括生态小区和生态新城,第一步是在10个县市树立示范点,测评标准有绿化面积、中水回用和垃圾处理等项目。

  第三,BOB生态自然体系建设要加大执法力度,组织实施“控违、治水、护林、净气、保土”5大战役。

  第四,生态文化体系的倡导和传播,志愿者是载体。要尽快征集生态文明志愿者,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宣讲团。通过生态文化教科书、刊物等,倡导崇尚节约的生态生活方式。

  第五,生态社会体系包括生态产业和生态事业,生态产业具体是建设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生态事业则包含食品、居住、教学、养老、医疗、基金会等方面。

  向虹翔说,违章建筑是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敌人。为了打造美丽贵阳,生态文明委已经掀起的“绿色风暴”,合同多个部门以及市、县(区)联动,集中整治和查处一批排放不达标,乱砍滥伐林木,敏感区违章建筑等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保护市民的合法权益。

  蒙秋明是贵阳学院党委书记、贵州省管专家。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贵阳学院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开设,贵阳独辟蹊径,以生态突围,逐渐成为了中国城市版图上崭露头角的明星城市,先后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

  这一年,蒙秋明就开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他和他的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编著了《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书中呈现的内容,也都是几年来贵阳生态试点的发展全貌。

  蒙秋明身上总是带着两样东西,手帕和保温杯。他的理由是,可以避免使用纸杯等一次性的东西,这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类似的东西还包括,一次性笔、一次性饭盒等。他的节约,BOB还表现在那个他使用了三年的手机,外壳和按键都已经磨白。

  2007年12月29日,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号召:一刻不停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治水”“护林”“净气”,贵阳先后获得“中国十大低碳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等称号。

  “但是走生态之路的新路子,全国还没有先例。”蒙秋明说,走什么路是当时急需探索的问题。最终,市委决定发挥贵阳的比较优势,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道路。

  “贵阳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当然是生态。”蒙秋明说,GDP、工业发展都赶不上其他省会城市,但贵阳的气候是最特别的,这得益于植被覆盖率。

  事实也正是如此,李军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一直在思考,比GDP是不明智的,要扬长避短、走比较优势的路子。”

  2008年4月,贵阳学院成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蒙秋明任主任。从这一刻开始,他和中心的研究人员一起,关注贵阳的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2年后,《教程》出炉,这本书总共9个章节,所述内容均是生态城市建设2年历程的一个总结。

  那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得到了什么?作为贵州省管专家,蒙秋明见证了这个特殊城市从决策到发展的全过程。

  蒙秋明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并不等于不重视工业,而是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做工业,对工业的考核有一套全新指标。也就是说,领导在生态文明思维方式下的一些建设行决策,都会优先考虑生态。

  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贵阳的发展卓著。如今贵阳已是天蓝水青,最明显的成果是愿意来贵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态和经济发展都得到比较好的结合,互相促进。前段时间PM2.5的公布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成果, “这说明我们在生态方面更有信心了。”

  《教程》这本书编好以后,成为贵阳市“一本两专”大学生的必修课,并且有学分。

  蒙秋明说,编这本书和在大学开课很有必要,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拥有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开课的学习让生态理念逐步深入,大学期间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一度电、一滴水、随手关,大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再影响他人。

  大学生们步入社会以后,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部队,也会是主要的消费群体,他们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蒙秋明认为,很多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并不能及时知晓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的陋习仍旧存在,这需要力度更大的宣传教育。

  另一方面,提高生活质量加大消费是可以的,但过度消费就是浪费资源。“消费越多,向大自然索取得就越多。”蒙秋明说,这不符合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些人天天洗衣服,这样不仅浪费水,洗衣粉里的磷流入河流还破坏资源。他觉得只要在干净舒服的情况就可以。

网站首页 BOB综合·体育 资讯中心 园林知识 景观展示 园林规范 优秀案例 客户留言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53    传真:+86-123-455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BOB综合·体育工业园8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BOB综合·体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19861号